美食旅行探訪在地食材 隱藏在家庭料理餐廳與傳統市場的真實美味

或許是背包客(Backpacker)當久了,當習慣了,從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逐漸形成一套專屬於自己的旅行模式。關於在旅行過程中尋訪食物料理與餐廳美食這件事情,我是這樣認為的:「沒有必吃,只有在地生活美味」。

位在觀光熱區的高級料理餐廳(Restaurant)一向被我當成是餵養觀光客或是為了重要的慶祝活動才有存在的必要。這類餐廳大多吃的是氣氛。

你在自己的家鄉時,會有事沒事就去光顧那種位在觀光熱區的高級料理餐廳嗎?(如果有的話,我很擔心你的身體。)

當有一天你來到淡水,如果問我帶你去吃淡水的高級料理與美食,我真的可能不曉得該帶你去哪裡。

阿給?或許吧,雖然稱不上料理,更遑論高級二字,但它確實是作為淡水美食推廣的一個存在。我吃過的阿給店超過七八間,卻很難有好吃到推薦「必吃」的境界,嘗鮮倒也不是不行,畢竟沒吃過的食物,很可能就永遠不會知道真相是什麼。

其實美食的頂尖味道到了一個極高層級後,會形成一個固定樣式,很少因為你在什麼地方而有所差異,最特殊的差別不在於料理手法,而是對當地食材(或是搞到國外特殊食材的能力)的運用是否能達到大師級別。

與其花了錢到國外旅行了,卻要天天浪費時間在尋找高級料理等級的餐廳,你大可以花更少的錢在國內尋找專業料理人,同樣能享受到味蕾的絕妙感官體驗,但是卻能將旅行中的寶貴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人事物體驗上,或者要說血拚時間也是可以的。

我並非說在旅行中去尋找美食餐廳這個行為是錯的,問題是在於有沒有意義。

我也曾在某個國家,刻意去一間 觀光客才會去的自助式餐廳,跟楊小華一起大啖美食,高塔、玻璃帷幕加上美麗城市夜景,就差每個人脖子上沒有掛一張我是觀光客的字牌。當時在口感的體驗上,也就跟阿基師的福容飯店或是晶華酒店相差無幾(生蠔倒是真的新鮮,我被楊小華灌食十來隻)。當下的重點不是餐廳,而是人啊,人一直才是重點。

美食之於我的旅行,更重要的常態是回歸最原始的本質:「食材與生活」。

在地生活的食材在哪裡可以買,當然是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甚至剛入港的漁船或是隨意設置在路邊的攤販,都能反映出你所旅行國家的基本價值。

超級市場,超好逛的啊,滿滿的都是在地食材,又便宜,又能試吃,能不逛嗎?

傳統市場,超好逛的啊,滿滿的都是在地食材,又有許多在地小吃,能不逛嗎?

因此我在旅行時,大多會尋找附有廚房的民宿或旅舍,為的就是可以利用當地食材烹調出屬於自己的異國美食。逛市場早已是我的旅行固定行程之一。

而我也衷心建議大家這麼做。

traditional-market-china-中國-菜市場-早市-vedfolnir
中國大陸的早市(Image Credited: Jinliang Lin)

當你的市場之旅逐漸豐富,你便能開始掌握一種屬於各個國家與人民特有的氛圍,我認為那就是旅行的原貌,也是我們為何要旅行的目的。

另外一種關於旅行中的食物型態,除了自己烹調外,我會尋找真正的在地餐廳,一般是以家庭式餐館呈現在我們面前。

真正的家庭式料理餐館可能隱藏在小巷中、鮮有人煙的荒郊小區內,或是傳統市場內,鮮少有大批觀光客在門外排隊是一個重要指標,更多的是當地家庭、計程車司機,乃至於鄰近大學的學生。

他們的味道可能充滿地雷,難吃的要命(我是認真的!),但是你卻可以在餐館中體驗到有別於國際化美食餐廳的人性與文化衝擊,那是屬於當地真正的在地價值,也是讓我們不需要相機便能留在腦海中的回憶。

說實話,你在吃下國外美食餐廳所烹煮出美食的那瞬間,除了口中喊出的歐伊西或是鴨米之後,還剩下些什麼?(如果你能厲害到記得味道細節,那你天生就是廚師的命,就更應該料理自己的食材。)

分享您的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電子報

每週生活旅遊情報與科技資訊電子新知

輸入您電子信箱位址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