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專輯曾刊出一篇讓許多大老闆看了肯定不是滋味的文章「編輯觀點:平板電腦究竟該賣多便宜?」作者在裡頭談到平板電腦的生產製造商,已經開始準備在價格上進行廝殺搶佔市佔率。我想這篇文章對於那些人手多、張口就要吃飯的碗也多的電子大廠而言,肯定恨得牙癢癢的想把這篇文章和淚水吞下去。
價格對捉,往往是傳統電子產品需要很長一段的產品週期後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旦開始廝殺,如果沒有新概念的產品出來撐場面,那情況可能會越來越糟。
不過現況就是如此,Apple New iPad 或是 Google Asus NEXUS 7(我只是不想提 S 公司)已經是功能與價格的金字塔頂端。除了這兩條大尾以外,大家要做的就是,零件可以偷,材料可以換,認證可以少,但是價格必須低。結果很自然的在市場上出現了一堆閹割雞。
你也別小瞧閹割雞,牠們自己也在互相比外表、比頭銜,甚至連那些不予置評的內涵也比得兇。
2017.02 補充:現在光是中國大陸內部就有超過 50 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不過除此之外,我們的選擇卻意外變得簡單了,你想買有生產履歷、優良品種,但是較貴的名雞,還是買施打歐羅肥的便宜閹割雞?(突然肚子有點餓了…)
不怕花錢只怕麻煩,挑名雞;例如蘋果電腦的 iPhone 系列。
至於不想花太多錢在「玩具雞」上的人,一般購入目標價格多是設定在 3000 至 6000 之間,如果可以更低當然更好。
於是光是平板電腦(Tablet)就有烈焰、JSMAX、天行者、NEOSON、原道、IS、LEO PAD 獅子座、MAGIC PAD、TIAYA、人因科技、IMG KIWI、LTP、GTEK、綠林、DIGI@LIFE、POWERWAY、Mountos 等巴拉巴拉什麼品牌都出現了(大人物:很好,有用到置入式行銷技巧)。
當然也有比較尷尬的情況,像是掛牌起家的 ViewSonic,或是有自主設計、生產能力的廠商,如微星 MIS、摩托羅拉 MOTOROLA,這些雖然多少有品牌光環的效益存在,不過光壓低了價格,性能卻跟不上,造成明顯的市場靈活度不足,連帶內部團隊的規模也會受到限制。
此外,還有一種尷尬到艾佛勒斯山脈頂峰的名牌,像是國內龍頭一哥的華碩(Asus)與宏碁(Acer),或是國外巨頭如 SONY、ThinkPad(已被 Lenovo 收購後才有平板產線)、DELL 等等,這些公司優秀的技術與商業人才,製造出高規格、高工藝的平板電腦,價格也與 Apple iPad 相當,甚至更貴,但是卻讓人摸不透它們將主戰場擺在哪,感覺挺是讓人寂寞。唯一異軍突起的算是 Google 找 Asus 合作的 Nexus 7,總算有將帥願意帶兵出征。
目前臺灣市場上最便宜,而且有本地代理權的平板電腦,應該算是 IS Dream Pad V22 7吋,價格快比皮套還便宜,只要 36 盒小七的招牌便當就能換到。規格還不太糟,有電容式 5 點觸控螢幕,A13 系列 CPU,GPU 圖形加速器,支援 3G USB 網卡,Android 4.0,甚至還送 3D 紅藍眼鏡。堪稱俗又大碗的代表,就是內存記憶體小了些,只有 512 MB,但是對於非重度使用者來說,也夠了。
不過要我挑的話,七吋肯定是不夠用,如果只是拿來當電子書,搭捷運或蹲馬桶倒還可以。但是,就像我前面說的,產品週期已經越來越詭異。
蘋果電腦在賈伯斯離開後,出了一款名為 Apple iPad Mini 的 7.9 吋小雞,雖然還是名雞,但也就是給自宮了,而且讓平板電腦與電子書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要選擇比七吋大的平板電腦,那 9.7 吋的 Neoson 9.7 或是 10.1 吋的 JSmax10.1吋Wifi 白精靈II 都算是便宜的選項,價格僅在三、四千元之間,唯一的遺憾是,沒有 GPS。
而 Apple Mini 與 iPad 2 最主要的差別,除了螢幕尺寸從 9.7 吋降為 7.9 吋,電池延續性從 25 工作小時降為 16.3 工作小時外,螢幕像素倒是從132 ppi 升級為 163 ppi,機身厚度從 8.8 mm 降為 7.2 mm,機身重量從 601 g 對半砍到 308 g,錄影畫質從 720 p 變成 1080 p,甚至連前後鏡頭畫素都從 30 萬/100 萬 提高到 120 萬/500萬。不僅規格更好,而且價格最低只要 329 美金(台幣 10500 元)。
如果你在意品牌,在意後續軟體支援能力,在意保固,在意效能,在意路人的眼光,那 APPLE IPAD MINI 倒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比 Google Asus Nexus 7 的螢幕大上 0.9 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