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在大臺北地區拜訪過的登山用品店,算一算也有十來間。我最欣賞的一間登山用品店,其實只去過三次,卻是深得我心。
手上幾樣最貴的裝備都是在那間店購入,其中一次還是專程帶友人前往採購。
如果那麼棒,我為何只去三次?
原因很簡單,那間店的位置離我的生活動線實在是太過遙遠(眼神死)。
雖然搭捷運倒也方便,但就得只能是專程前去採購裝備,那附近對我而言不太好逛;而且我這個人偏偏愛搭公車更勝捷運啊。
撇開那間店裡有著親切的女店員以及她們無微不至的關照不談,他們陳列的品牌與款式也是相對比較齊全,這點很棒。
中山北路上的登山用品店
像天龍國的中山北路也有不少知名老店,但是每一間都只會進特別品牌的商品。
在這個網路時代,其實我們只要能確定裝備型號,倒真的也沒必要再去實體店家,更何況有時還得走上老半天才能到,到了還不一定有。
請務必記住,千萬別因為你現在這間登山用品店沒有你要的裝備,就買老闆推薦的替代裝備,除非你自己也認識該裝備的品質或評價,否則請移駕下一間店。
中山北路上的店說來也妙,上至老闆下至店員,每位都顯得一副老氣橫秋。譬如今天在某間號稱元老級的店試鞋時,店員總是直挺挺的站在兩步之遙的位置,連遞上一雙鞋試穿,我都得伸長了手才能接到,讓我活像坐在椅子上的黑猩猩。
此外,他們在進退對應的技巧上也稍嫌不足,沒有自己是身在服務業的自覺;這一些行為,雖然當下不會點破,但是我們顧客都看在眼裡。
老字號的專業知識比較值得信賴?
我個人是不予置評,只能說很多時候都沒能完全解答我的疑問(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問一些奇怪的問題)。
不過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絕對能為初學者做適當的引導(但不一定正確,以登山鞋來說,要我只穿一雙普通毛襪做合腳測試。試鞋過程中也只在一旁冷眼旁觀,呃,其實是根本看到別的地方去。)
話說回來,我當然有先在網路上查過許多登山鞋資訊後才跑去中山北路。結果選出的幾雙登山鞋款式幾乎都找不到。
就像剛剛說的,每一家登山用品行進貨的品牌有限,通常也不會特別放置商品名稱的名牌,幾年沒人買的舊款鞋也三不五時可以看見,價格有時也比網路來得貴(所以記得要殺價),變成還是得親自一間一間的問,偏偏登山鞋們長得又都很像,讓我看到整個眼花撩亂(暈)。
購買戶外裝備常遇到的陷阱
以前就常聽人說,原本打定主意非某款戶外裝備不買,結果真的跑去後,不僅買不到,還累到隨便老闆推薦,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鞋子的都市傳說。
譬如我朋友以前剛爬山時,就曾被那條路上的一間店推薦買了一雙 Hi-Tech 女鞋(因為顏色比較中性,是後來上官網才發現),但我朋友是男生!
幸好我今天最後隨便亂買的一雙登山鞋,在回到家後才發現原來是我先前的預選名單之一(好險,沒漏氣)。
我知道有人很推崇那條街上的幾間店,甚至有山友會講:「去那邊報我名號」之類的豪邁語句。
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買一個東西,還得先跟商家稱兄道弟才能有較好的服務,何必呢。
如果商家也這麼有個性,那我覺得你們就自己去玩吧(攤手)。我不是沒有認識的店,但是我覺得買裝備還是以商品的專業與品質為主要考量。
當你在山上出事時,這些跟你稱兄道弟的人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再麻吉也沒用。
讓人喜愛的裝備店
要說我在中華民國境內最喜歡的店,其實是在臺灣島北部的一個城市裡。
那是某一天的下午,我在外縣市一個陌生地方接完客戶案件,閒晃時碰巧遇到一間登山用品店,照慣例進去參觀一下。
店外看起來像是一間典雅的私人書房,讓我特別感興趣。
進入店內後,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原來裡頭其實是別有洞天,充滿著精緻裝潢的登山用品店,採用大量木造設計,富含自然的氣息,讓人身在其中有如進入一間森林小木屋。
老闆對於裝備的擺設也相當考究,其他店家大多愛放上大量的衣物鞋帽類,方便消費者血拼,但這間店有近半賣場全都擺上了硬裝備。
到頭來我也在店裡跟老闆聊上兩個多小時 ─── 不過一樣東西也沒買(挺)。聊天的過程中,我也只遇到一個客人,我還幫忙促銷裝備咧,這種店怎麼能不讓人不愛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