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想旅行,可是一問大家是否有人(分母)想在下星期一到五陪我去馬祖,卻只得到很落寞的答案,所以迷走客不得已只能臨時改變行程,把目標放到了 尼泊爾 台灣最美麗的東部海岸線上頭(饅頭:隨興過頭了吧)。不過當我在住宿訂房網站上尋找晚上要睡哪裡的時候,意外發現花蓮的旅遊市場顯得相當「怪異」。
青年旅館(或稱背包客棧)變多了,我認為這是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象徵,值得我們肯定。但是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我認為這些青年旅館在訂價與房間規劃上似乎開始呈現兩種極端。
以紐西蘭第一大城 Auckland 為例,HI 聯盟下的青年旅館(YHA New Zealand),他們提供 4 床合宿房(4 Bed Share Room),一個床位大約 500 元新台幣,住滿的話一個房間可以收到 2000元。如果是 8 床的房間,一個床位只收 400 元,住滿的話一個房間可以收到 3200元。他們另外還有頂級雙人套房,含衛浴設備,訂價是 2000 元。而且當地大部分有順便提供合宿房間的旅館,幾乎都是採取類似的訂價模式,也就是以一個房間的價位來分級收取適當的費用。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花蓮,以 A 旅館為例,他們除了合宿房外,還提供了四人套房,一間套房的租金是 1800 元,合宿房的一個床位是 400 元。如果光看到這邊可能會覺得花蓮的價位還算合理。但是 A 旅館的合宿房間,通通是超擁擠的 10 人床位。換言之,房間住滿的話,一天可以收到 4000 元,等同兩間套房的價格還有找。這很明顯跟我前面提到以房間來制定價格分級的模式有很大的出入。
更別提還有青年旅館把一張獨立床(不是組合床)的訂價拉得更高,卻在中文部分沒有清楚表明這是在合宿房中(我是看英文介紹才注意到,妙的是還附早餐,背包都一點不背包了)。
另外我還發現這種收費標準不只一兩家,而是幾乎成為當地住宿市場的普遍共識,完全只是有錢大家分著賺的一種概念,說不定每個禮拜五晚上還會約一約去吃燒烤(誤)。從這一點來看,紐西蘭或倫敦各旅館間的價差就很大了,我曾經住過一晚 600 的床位,但隔一晚在附近住到只收 200 元的住宿費,而且即使那是超過 32 床的房間,但最起碼是超大房間,不像 A 旅館根本就是床頭床尾全都接在一起,如果發生火災,一個都跑不掉。
對了,別忘記紐西蘭跟倫敦的物價可是都比台灣還要來得更高!
迷走客已經聽不少人談起花蓮的土地被陸資不斷炒高,形成一個人煙稀少,但土地不曉得在貴什麼的謎之城市。在這種環境氛圍下,旅館業者的房間訂價是否就該依土地價格而隨之變高呢?我認為這個答案是未必。因為你土地價格再高,花蓮終究不是一級城市(說難聽點,花蓮市只有十萬人口,連四級城市都排不上)。即使在去年創下千萬人次的旅遊人數,比紐西蘭整年度多上好幾倍,但也絕不該為此降低住宿品質。因為當人們一窩蜂搶進的結果,造成即使在是暑假旺季,平日房間數量還是多到有剩,既然如此,就更應該朝向獨特且精緻化的方向進行改變。
雖然房間訂價這種事情向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在旅館主人不斷想將床位一個一個塞進房間內,好換取最大利潤時,請替來到你旅館的訪客多加著想,是否該還給他們一個比較舒適、安全的空間環境?我認為這才是青年旅館經營者該保有的初衷,你們不該為了出售床位而經營旅館,而是應該為了接觸多元文化與享受友誼帶來的可能性而經營。當你們的旅館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溫暖時,大家自然而然會對你產生認同感,這比起不斷加床位跟拉價格會來得更為有效。
如果我在國外住過的那些青年旅館有八成能當成百年事業來經營的話,我今天在網路上花了一段時間,看完花蓮市大概快 30 家的青年旅館,除了當中 14 間旅館還能接受外(光看照片,實際體驗應該能發現更多優點或缺點),其他人則大多沒有詳細規劃的房間佈局、充斥著廉價裝潢、虛有其表的公共空間以及既無特色又無意義的空虛裝飾品,甚至連旅館本身是否合法都讓人存疑。我只會說他們不是在經營旅館,而是炒短線獲利的床位出租者而已(大概是平常中的旅館陷阱太多,已經養成從照片中發現問題跟陷阱的能力)。其實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許多青年旅館連讓空間充滿餘裕的氛圍都沒能辦到。因為當你把房間空間拿去塞床位時,你得將旅館內其他空間布置成讓人能悠閒探索的秘境。
回過頭來想想,台灣社會對於隻身一人的旅行者其實還是不夠友善。
補充:天啊,我剛剛竟然看到有一家青年旅館採用超神奇的「三層床」,晚上是要上演翻身合奏曲嗎?這實在是太神奇了,饅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