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視界:線上課程以及傳統學校和老師的消亡

幾十年前的小朋友,基本國民教育是九年,國小六年加上國中三年。隨著時代進步與待教育人口數跟生育率一起下降,我國教育體制在經過調整與適應後,現在的小孩子已經可以享受到十二年國教帶來的各種好處。

尤其隨著聯考被取消,大大減少小朋友升學壓力,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花在美好地方,而不僅只是讓自己抑制成為一隻隻待價而沽的公羊 —— 至少初衷有這個美意吧,我是這樣認為。

前些時候在國際教育界中吹起一股校園網路知識庫的風潮,也就是可在家學習的線上課程,最早成立而且有一定規模,首推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寫MIT)開放式課程網頁(Open Ciurse Ware,簡稱 OCW)計畫(OCW 官方網站)。

後面跟著流行起來的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 MOOC),還有美國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柏克萊大學常春藤聯盟在同一時期先後成立 CourseraUdacityedX 等線上課程組織。

目前這些網路知識庫還是以西方世界的學者為中心,對母語為非英語系的人士有著不小的進入門檻,而那卻也是最迫切需要高等學術體系的一群,加上系統裡的學習課程暫時無法提供有效的合縱連橫系統化訓練,使得這些網站在學習成效上仍處於初萌芽的發展狀態中。

事實上,這也是國內許多學校的通病,有些老師只會照課本講授內容,但是要麼不是教不完,跳過一堆內容,不然就是一口氣從頭講到尾,一點長期規劃都沒有,完全不在乎學生到底能夠學到什麼,以及學生學了之後能達到什麼。

老師、教授們似乎只要將課程綱要能提報學校就算交差了事,樂領鐘點費,這讓我想起過去的幾次體驗良好的專業課程,一套系統下來前後課程的老師還會互相協商彼此授課內容。

因此,隨著全球教育體制膠黏度越來越強,我偶爾會冒出一個疑問:「學校這套系統將來需要如何轉變?

別忘了,近代西式教育的崛起也不過是近幾年發生的事。同時在國外一些教育研究也指出,在家自習的學生往往會有極為優秀表現。

前陣子我跟朋友有次討論,其中一句內容大意是說:「未來學校教育只需要六年,而且只需要教授語言、數學以及電腦。」但是有一位體制內的老師很快就回了我一句:「那可不一定」。

先不談這位「老師」那股像溺水般的語氣是怎麼一回事,我其實比較想知道他為何抗拒這個論點,而不是想辦法勇敢去探索各種可能性。

我在這邊先做個基礎設定,學校功能分為 「高等教育」以及 「基礎教育」,老師功能分為「專業技能」的教導以及「道德品性、生活技巧與價值觀」的傳授。

而我所說六年,指的則是包含「特化過的專業技能」以及「精緻化的基礎教育」。這六年最適合的年齡是在 8 歲到 14 歲之間。

在這六年中,學生將會學到「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所需一切技能,而一堆無關緊要,甚至是學過必忘的知識,就讓有興趣的學生自行進修吧,政府與學界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切必要的資源(包括適當回授),就像本文最前面提到線上網路授課資源就是一個極有發展淺力的原型。

當小朋友成長到 15 歲後,這群年輕人可以選擇是要尋找教授做研究,出社會開始工作,甚至是選擇流浪世界,任憑他們的心性自由發展。唯一不變的是,他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知識釣竿。

或許這可能只是烏托邦也不一定吧,我是這樣想的。

最後再提一下,前面曾說到學校與老師的功用之一就是傳授價值觀與經驗。

嘛,拜託,一堆老師自己問題才大咧,就像淡水竹圍國中的一位數學老師,騎車違規撞人後,還不是到處推卸責任,我看還不如每天都放卡通故事來得更有學習效果,例如:小英的故事。

分享您的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