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大|歷史告訴我們虎媽與自由派教育的那些事

有些行為真的是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一個人如果在自己的歷史過程中尋找成長脈絡,大致上會發現定型就是定型了,不管你是否出相入將或者賺得盆滿缽盈。

就筆者個人而言,從小就是喜歡找漏洞,討厭暱稱、公式定義這類標籤(所以數學代數往往分數很慘,幾何數學卻是一路滿分),不喜歡說髒話、重複的話(還會特別意識到某人跟我聊天的內容其實幾年前已經說過),因此養成了一種自由的態度。

所謂自由,並不是指政治正確的自由,而是心靈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因此相當厭惡那些連思想都要審查,卻又高舉民主自由旗幟的一群自欺欺人者[1]

然而,如果想讓自己孩子獲得帝王般的權勢,學虎媽教育方式從小教授帝王學是一種必要。但即便如此,孩子的自身性格仍然會極大影響未來的成就。

就像許多被寄與厚望的未來醫生或律師,最後卻拋棄一切義務與責任,跑去鄉下務農教書或是遠走異鄉繪畫設計,口中還不斷地說著要尋找自我。

先不看他們的背景在以後能收到多少遺產,依然是比較有勇氣的一群。

反之有更多人一邊抱怨工作的人生,又沒有勇氣脫離舒適圈,最後也就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混沌,更慘的就是把別人的人生也搞得一團糟。

筆者曾看過某醫院的專科醫生,在臉書小天地表示自己不曉得該去心臟專科還是比較輕鬆的皮膚科,似乎為此煩惱不已。

問題是當這兩個科能在一個醫師心中相提並論並且難以割捨時,又怎麼不讓人懷疑你是否有足夠專業能力在無盡的人體奧秘中持續深研,最後就是毫無熱情的在診間裡接待客戶。

當然了,如果你的工作能賺很多錢,那麼將幼時夢想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拋棄倒也還好,畢竟很多事情都是有錢好辦事。當然這種觀念也綁住了許多人放飛自我而一生在牢的可能性。

所以你會看見很多醫生到了年老後,突然跑去繪畫攝影,但是這時候除了靠「醫師」之名舉辦展覽聊表慰藉外,大多已經白白浪費掉年輕時代,在純真心靈下最有創造力的時光,也很難在藝術水平本身能有什麼成就。

大家可別誤會我是在倡導家長不應該管小孩,要讓孩子自由的飛翔之類的論點,因為這只是不敢負責任的屁話。

一個朋友在小孩唸國小時,經常吹噓自己對孩子給予非常寬大的自由,不想讓小孩重蹈自己成長被壓迫的痛苦。結果一到國中發現孩子越走越偏時,現在偶爾會哭訴管不住小孩。

自由並不是放任,小孩在成長時期都需要有能成為道標的存在,家長就肩負最重的責任。

教育本身就不是自由的責任或義務,根本不能放在一起來考量。

最重要的是家長本身是否能充分享受自由思考的美妙,並且傳達給自己的孩子。畢竟小孩子都是看著自己父母的背影長大,即是DNA遺傳基因可以決定外貌和身體,但是思考卻是只能靠生活和教育才能成型。

一旦你無法把自由思考的美好教育給自己的小孩,就等著其他人來充當你的角色。至於那是存在偏見的老師、有利益考量的小流氓,就再也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至於自由派教育中的自讀學習就會比較好嗎?實際上答案仍是未知。

國內政壇上某位新任官員,就是在自我標榜自由教育下成長出來的不世天才。你會覺得他的父母教育方式就很棒嗎?至少在他們家另一個兒子爆出戀童癖醜聞前,這對父母還是對自己挺自豪的。

另外在影視作品裡,經常能看見自讀者都非常出類拔萃。

但是大家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無論如何自讀成才,那些人最終還是要回到大學體系裡去深度學習專業知識。

嗯,說好的自由學習、自讀成長呢?

實際上多數自讀者只是在基礎學習階段,否定、排斥了可以在學校生活中獲得到理論知識以外的常識教育。他們將那些認為瑣碎的時間,都用在更有效率的學習時間表上。

所以你可能會覺得那些人都是優秀的自讀者,但其實只是一種優化下的產物。而且還是必須靠龐大、集中的資源才能撐起來的效果。

追根究底,這其實只是美其名自由派教育下的帝王學罷了。

參考文獻

  1. 立委修國安法管制網路 律師批立法委員不讀書
  2. 《數位中介服務法》元明笑話集

分享您的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