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籤讓閱讀更舒服(黃銅書籤尺設計文具)

最近在網路上買了一本第59刷的老書,剛好姪女來玩時順手拿起來讀了會也很喜歡,於是我們兩個人就這樣在各自的時間裡慢慢閱讀著。

不同的閱讀節奏,如何方便識別不同的進度就成為了一個小麻煩。筆者想起自己年輕時偶爾會用,卻總是無法培養出使用習慣的那個方便道具「書籤」。

書籤在中國古代又稱牙籤,是許多喜好閱讀書籍的人都應該用過的東西。尤其對於愛書人來說,誰膽敢把頁面折起來當標記,簡直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在網購平台下單一組看起來還算順眼的黃銅材質加上皮革設計的書籤[1]後,筆者告訴姪女,只要她能看完這本書,這個書籤就送給她當禮物了。看她還把新買的書籤拿起來仔細端詳的模樣,應該算是有買到位的小禮物了。

黃銅書籤尺

請參考下圖一、二,就是筆者這一次購買的黃銅書籤正面照與背面照。

從外觀來看算是非常精簡的包裝,不過筆者認為都已經採用黃銅與皮革的材質組合,其實最好想辦法設計以牛皮紙為基礎的包裝會讓整體質感更上一層樓。

雖然包裝的主體設計上,沒有一個中文字,完全採用英語來作為設計風格,但這家文具公司是道道地地的中華民國公司。英語全名寫為「International Writing Instrument」,並採用縮寫「IWI」作為主體視覺,很具國際風範。

不過說到他們的中文註冊名稱,相信大家會更有感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國歷史人物「蒙恬」。這家實業公司成立於民國74年,專門製造、外銷各種鋼筆、原子筆、書寫工具等金屬筆。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們買不到IWI的網址,因此退一步採用IWIC.Com。不過在網域經營實務上來看,能夠買到四個單字的網址也算不錯了。

接著請參考下圖三,就是這把黃銅書籤完全解放的特別秀,雖然平整度稍微有所不足,不過這也是因為不能做的太厚實的關係,在實際插入書本內頁的時候完全不會造成影響。

而一邊綁上的牛皮條讓整把書籤更容易使用外,整體觀感的完成度上也已經非常成熟,算是一把可以在人生中很耐用的文具。而且它不貴,不到一張國父的價格就能讓閱讀更有樂趣。

書籤的歷史

隨著文字和書的出現,書籤的出現在中國已經擁有很長一段歷史,最早稱作「栞」,意謂「砍木枝以表記」。後來外傳到日本和東南亞諸國,例如日本歌曲《書籤的主題》原文即撰寫成「栞のテーマ 」。

以目前可考的歷史,在古老的春秋戰國時代即以象牙製成書籤,稱為牙黎,類似牙籤,或在頂端打洞,繫上絲繩。

唐代已有書籤或牙籤之名,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韓愈《送諸葛往隨州讀書》詩:「鄴候家書多,插架三萬軸。一一是牙籤,新若手未觸。」唐代《鄞縣誌》載:史氏家藏「牙籤最富」。

宋朝印刷業發達,書籤多以紙料或絹布製成,稱為「浮簽」,或稱「書皮題簽」,也沿舊稱牙籤。蘇軾有《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云:「讀遍牙籤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

目前在中華民國的四方八島上,買書附送書籤已經形成一種在地的書局文化。例如台灣島上的南一書局、敦煌書局、三民書局、墊腳石文化書店、天龍書局等書店都會提供印有月曆及或書局、出版社和新書資訊等廣告行銷文案的書籤,讓顧客免費索取。

參考資訊

  1. 產品連結:「【IWI】Ruler & Bookmark 迷你皮繩書籤尺-黃銅-RA010-BBR

分享您的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電子報

每週生活旅遊情報與科技資訊電子新知

輸入您電子信箱位址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