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攝影 5+1 拍照技術教學 📷 記錄下精彩的旅途風景

寂寞星球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兼具廣度與深度的一套旅遊資訊叢書。如果你是背包客,或者你本人非常嚮往旅行,應該 99.9% 都曉得這間公司,甚至家裡的書櫃中,老早就躺了一本他們家出的旅遊書籍,甚至是好多本,龐大的多國作者群更是書籍硬文章來源。

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曾訪談自家的旅行者,最後總結出 5 點關於旅行途中的攝影技巧。當然了,這五個技巧並非是旅行限定,它們其實也是一般攝影技巧中的基礎重點,標榜的就是唯快不破的攝影招式。

旅行攝影和攝影棚最大的不同就是面臨快速變化的環境景色,尤其精彩的畫面往往都是一瞬即過,比起完美無瑕的攝影棚拍,就算拍得模糊也要能拍到照片往往才是一切。

動漫迷聖地「大洗磯前神社」(茨城縣,Image Credits: Mizuc

下面就替大家整理出來這 5+1 旅行攝影的核心技巧,包括:

  1. 光圈優先(A Mode)
  2. 感光度 ISO 設置
  3. 曝光鎖定、對焦鎖定
  4. 善用曝光補償
  5. 使用 RAW 模式拍攝
  6. 把焦點對正確

ㄧ、光圈優先(A Mode)

我在「攝影教學/拍照 4 大相機曝光模式「P、Av、Tv、與M 模式」與快門、光圈與感光度介紹」一文中解釋過何謂「曝光模式」,對於旅行的朋友而言,我則是更進一步建議:「請愛用 A 模式」。

理由很簡單,光圈(Aperture)的設定可以決定你影像細節的多寡,光圈有限,快門卻可以 B 到無限。雖然快門速度過慢會導致你拍到整張都模糊的照片,但是有些攝影人認為,比起拍得模糊,拍得到更為重要

在使用光圈優先 A Mode 模式的實際拍攝情況下,如果你預判環境較暗,而且景深不太重要的話,可以預先調整光圈值到最小號數(例如 F1.4 或 F2.8),反之要是需要足夠的景深以及照片細節的話,可以將光圈值調到最大號數,F11 到 F64 都是經常使用的光圈大小(低階鏡頭可能最大只到 F16 或 F22)。

如果拍攝情況許可,養成習慣盡量將光圈值設定在至少 F8 到 F11 之間,既可以保留較大的進光亮,之後臨時想往高或低調整也相對容易,而且對於影像畫質的提升和細節保留都有相當大幫助。

當然了,在環境會快速變化的旅行過程中,使用 Auto 或 Program 的傻瓜模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感光度 ISO 設置

感光度 ISO 值或許說他是攝影技術發展的最後一哩路也不為過。基本上你可以這樣理解:「低 ISO 可獲得最高品質照片,ISO 越高會讓照片出現大量雜訊(底片時代是粒子變粗)」,當然了,這邊所謂的品質指的是相機本身的相對影像效果。

如果情形許可,將 ISO 值盡量保持在最低數值(中低階單眼大約是 200,高階單眼有到 100 甚至 64)。例如白天的戶外場景,ISO 值越低越好,盡可能不要超過 300,我個人偏好設定在 ISO 100 或 200。

如果是在室內或其他光源不夠的地方,光圈和快門速度也無法接著調整的情況下,我才會調高底片(數位背板)感光度到 ISO 640~1600 之間。但是,要是情況更加嚴苛,變化又多而且還想拍攝的情況下,我也是會開啟 Auto ISO 自動感光度調整,畢竟還是那句老話:「拍得到照片比拍得漂亮來得重要。」

攝影三大參數之二的光圈值(Aperture)和快門速度(Shutter Speed)都是基本的光學物理參數,基本上變化不大,但是感光度卻是從底片時代到數位時代都仍在不斷追求極致。要是誰可以讓 ISO 12800 的畫面解析度和雜訊數量(又稱背景噪音)變得和 ISO 64 一樣高品質,那估計整個相機產業又是一股子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曝光鎖定、對焦鎖定

在學習新相機的操作時,一定要仔細查看說明書中關於曝光鎖定(AE-L,Auto Exposure Lock)和對焦鎖定(AF-L,Autofocus Lock)相關的操作細節,這是許多單眼相機的基本功能,甚至有些廠商還會下放給自家低階數位相機。

由於旅行時面對的拍攝場景千變萬化,你可能無法保證自己隨時都擁有最好的拍攝條件,曝光鎖定以及光圈鎖定就提供你一個很好的手段,可以提早準備「拍攝場景所需的相機參數設定」。

例如你要預期拍攝某個人物畫面時,你可以先試著用同樣的距離朝著別的地方進行對焦並且鎖定,嗣等到真正的拍攝目標到達你想要的位置後,就能直接舉起相機快速 偷拍 搶拍,這招基本說是旅行攝影的必備技巧。

尤其「曝光鎖定(AE-L)」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拍攝技巧,例如我的尼康 Nikon D810 相機背板上有一顆 AE-L/AF-L 共用按鈕,預設設定是兩種鎖定可以一鍵開啟,同時鎖定曝光值和焦距,但是我個人就偏好僅設定為曝光鎖定。

曝光鎖定可以讓你在 P、A、S 等半自動或全自動拍攝模式下,預先量測好正確的曝光條件。如此一來只要外部光源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就能一直拍攝出你希望的正確曝光。

曝光鎖定另外又分一次鎖定或是連續鎖定,端看你希望在同一個場景下拍攝多少作品。倒是連續鎖定的情形需要額外花心思注意,可別自己移動後忘了關掉,進而影響後面其他拍攝作業的準確度。

反之對焦鎖定(AF-L)的功能倒是有些雞肋,因為拍攝主題往往變化多姿,甚至連自己在喬角度時都可能會跑焦,因此每次拍攝前重新對焦才是正確的做法,這也是我會關閉鎖定對焦功能的原因。

基本上你可以這樣理解:「曝光鎖定是針對環境的不變,對焦鎖定是針對變化的拍攝主體。」當然了,要是你喜歡使用拍攝模式 M 的全手動設定,也就不用管曝光鎖定這個功能,畢竟不去手動調整的話也不會自己亂跑。

四、善用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又稱「EV(曝光值,Exposure Value)調整」,是指在攝影過程中通過對「曝光值」的預先調教,讓後續影像的曝光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畫面的一種手段,例如常見 +1.3 EV、-1.7 EV 都是這種補償效果。

由於大多數相機都可以自動計算出最佳曝光值,但是當你拍攝一個場景時,相機電腦跑出來的曝光值卻不見得就一定會是正確的(或許以後植入 A.I 人工智慧後可以辨別出所有場景,但目前還沒辦法真正商業化),尤其在拍攝大量高亮度白色或過暗的黑色背景場景下,相機電腦判讀曝光值的往往就會出現曝光不足或過曝的結果。

因此曝光補償的基本設計原理,是在曝光不足的場景(例如光源強烈、充滿大量白雪的雪地)使用正補償(即 +EV),在容易過曝的場景(例如森林的暗處或是近拍黑色物體)使用負補償(即 -EV),也就是白上加白,黑上加黑,這才能讓相機拍攝正確曝光的照片。

有時候正確的曝光值也不見得會是攝影師希望呈現的效果,像我們這種走暗黑系的就喜歡曝光稍微不足的畫面。因此透過加減 EV 的方式,就能在電腦持續計算正確曝光值的情況下,讓系列照片的畫面感受呈現一制性。

另外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有較高的動態範圍,而對於曝光不足的畫面其實會遺失細節。因此我一般建議可以將曝光補償直接預設在 +0.7~+1.3 之間進行大多數拍攝作業(具體情況還是要依照環境增減),後續上機進行數位暗房的修改時能取得更多的畫面細節。

五、使用 RAW 模式拍攝

RAW 代表的是原始圖檔,包含從數位相機、掃描器或電影膠片掃描器的圖像傳感器所處理資料。正如其名,RAW 是因為他們尚未被處理,未被列印或用於編輯。通常情況下,原始圖像有寬色域的內部色彩,可以進行精確的調整,可以在轉換之前作出一些簡單修改,如 TIFF 或 JPEG 檔案格式儲存。

由於 RAW 檔案雖然體積龐大,但是在後製作業中可以獲得最豐富的影像細節,因此使用 RAW 檔案格式拍攝只能說是基本功,沒什麼好說的,直接使用就對了。近十年內的新款數位相機基本上都已經內建 RAW 模式拍攝,甚至最近還能看見提供 RAW 拍攝的智慧型手機。

當然了,一趟旅行下來往往可能拍到記憶卡都不夠用,適時地放棄 RAW 格式改用高精細的 JPEG 格式拍攝後面旅程也是一種必要之惡。

六、把焦點對正確

我個人額外補充的第六點是「學習把焦點對正確」,可別看這是廢話,許多人甚至不曉得自己到底有沒有對到焦呢。

photography-girl-solo-侄女-vedfolnir
Image Credit: Jinliang Lin

我的一位好友最近突然迷上攝影,一次添購大量的專業器材,到處參加各種外拍團,還到處老師老師的叫,甚至臉書朋友都多出許多美麗的模特兒(順便偷加➕)。但是我看他分享的照片怎麼看怎麼討厭,那些作品甚至還是經過專業攝影老師帶團教學出來的。

後來幫他看了器材,發現原來是鏡頭跟相機之間出現細微的移焦,造成相機電腦即使認為是正確合焦,但其實對到的根本是錯誤焦點。也幸好他買的是高階相機,可以直接在相機設定裡修改焦差。這也是許多前輩提醒購買鏡頭前一定要帶著相機去測試鏡頭的原因,或者乾脆多花點錢直接買內建焦差修正功能的數位單眼相機。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確定要買的話,就算是水貨商其實也不太喜歡客戶測試換鏡頭,所以可別傻傻地說自己只是看看啊。倒是水貨商有些高階鏡頭進貨量比較少,就算想測試也就那麼一支(純抱怨)。

無論是拍攝前的鏡頭校正(例如我們工作室就常備一塊「Spyder LensCal 移焦校正工具 DT-SLC100」)或是拍攝中的對焦清晰度,都會很大程度影響照片的品質,因此就算是旅行中面對變化快速的場景,也要將心神多放一些留意是否有正確合焦。如果是在靜態環境的話,甚至還能透過 LCD 螢幕放大拍攝目標物查看細節是否清晰。

至於是否要透過失焦創造意境,那就擺在後面再談囉,畢竟要會跑之前,也得先學會走路是吧。

分享您的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