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自己,這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盼望自己所能達到的目標。這很難,尤其當你越愛一個人,當錯誤發生時,也將相對越難原諒自己,但這似乎是一個不良循環,只會讓自己離所愛的人越來越遠。
「煩惱的逃避,總是依附在滿滿而溢出的愛上面。」
在書中,用著一切而唯一的力量愛著自己孩子的母親:「珀希」,以及為了自己的夢而不斷壓榨孩子的愛的父親(如同他總是從家人面前消失一般,沒有人需要知道他的名字。)在一個仍然保守的五零年代,似乎命中注定了這個家將會出現一位鬼魂,一位帶著無私的愛,卻仍不確定自己是否是位好母親的鬼魂。
「你可以在一分鐘裡找到許多真正重要的東西。」珀希這麼說著。
一位為了追求父親的背影,而背叛母親的少年,一位受到母親所深愛,卻又選擇逃避的少年,以及一位放棄自己的少年;在一分鐘的時間,領略到了自己母親的愛,是多麼的深厚多麼的無私,也了解到自己所追求的父親背影,是多麼的虛幻。
原諒自己,這位少年在人生的最後原諒了自己,不外乎是他感受到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以及生為人所該擁有的堅強,那我們呢?
《再給我一天》基本資料
書名:再給我一天(For One More Day)
作者:Mitch Albom
簡介:我們做孩子的人總是這樣。把得到的愛視為當然,而渴望把尚未得到的部分都填滿。已經擁有的,我們不夠在乎。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懂得「遺憾」這兩個字。而且我們苛求。對於已經得到的愛,我們還要得到更多。
然而,關於失落,我們卻又可能太過認真,因為我們以為圓滿才是正常。我們對家的要求太多,以致於沒有看見:父母已經用了他們所知道的、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在愛。面對父母,我們看見自己的得到與失去,卻很少思索他們的處境。我們做孩子的人總是這樣。我不知道你會在這個故事裡想起誰。不知道你讀過它後會不會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家。
不過,我很想先告訴你:「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而是講感情的地方。」那是我父親說過的話。我父親這麼說,我就這麼相信。家,不需要你講道理。只需要你理解,接受,然後,愛。
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之後,作者艾爾邦在《再給我一天》裡,讓讀者相信犯錯的人值得被原諒,尤其是原諒自己。書中的男主角在一個宛若靈異般的經驗中,與過世許久的母親見面,並隨著一個個時光倒流的場景,回憶過去,解開從小到大的種種謎團與心結。這本書將會讓你重新看待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如果你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請你記得好好珍惜;如果你失去過痛苦過,也許還有恨,咬緊牙也要相信希望,不要放棄,時間會解釋一切。
發佈留言